平和校长万玮:Manus爆火后人与人的能力差距被进一步拉大
时间: 2025-05-05 05:10:37 | 作者: 新闻中心
随着ChatGpt、Deepseek、Manus一个接一个爆火,人工智能后浪推前浪,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同时,大家也在思索着一个问题:AI技术 时代,我们到底应该关注孩子什么样的品质?很多 教育者已经在不同场合探讨过这样的一个问题,答案也各不相同。
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校长万玮先生,在最近的一次行业分享会中提出了他心目中的答案,只有三个字:自主性。
上海的家长对平和及万校长并不陌生。 平和在上海国际教育圈里长年占据“霸主”地位,屹立不倒,每一届都有优秀的毕业生斩获美国藤校、英国牛剑G5等世界Top大学offer。
校长 万玮先生,提倡“ 平而不庸,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方法的理念, 也成为了很多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偶像。
关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人悲观,有人乐观。马斯克就是典型的悲观派代表,他曾说过,碳基生命只是硅基生命的启动程序。一旦把硅基生命这个“魔鬼”放出来,人类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甚至被硅基生命取代,而至此,碳基生命的历史使命可能已完成。
前段时间我听到一句话,“人类的梦想是星辰大海”。但仔细想想,大海尚可征服,而星辰太过遥远。为什么?因为碳基生命在太空探索中注定是累赘,实际上,只有硅基生命才可能完成这一征途。
马斯克的观点是:未来,硅基生命可能会成为和人类一样的主体,甚至超越或取代人类。虽然今天大部分人还没那么悲观,并不认可这一观点,他们都以为,AI等硅基生命要成为主体,至少需要具备自我意识,而今天的研究尚未证明这一点。
换句话说,在多数人看来,AI还只是一个工具,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而是加强人类。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划时代的通用技术,会像蒸汽机、电力、半导体、互联网一样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尽管如此,也不会动摇人类的统治地位。
我们认为AI是一种工具,而工具的本质就是杠杆。硅谷传奇投资人纳瓦尔曾说过一句话:“现代社会的人分为两类:会使用杠杆的人,和不会使用杠杆的人。”
如果AI是杠杆,那它的支点是什么?纳瓦尔的一句话,让我觉得振聋发聩,他说:“支点,就是作为主体的你,你的独特性、你的决策力和你的责任,也就是你的第一大脑”。
由此可见,人类相对于人工智能,最大的优点是自主性。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机器是被动的,需要接收指令,而人类是发出指令的一方。指令的能力和水准高低,决定了AI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就像武侠小说里江湖流传的武林秘籍《葵花宝典》,这本书对不练武的人来说毫无用处,但习武之人一旦得到这本书,就会如虎添翼。
AI工具是相同,会将人与人的能力差距拉大,而其中的重点是你是不是具备自主性。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究竟是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后来从存在主义哲学中找到了答案。
法国哲学家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西西弗被惩罚推一块巨石上山,就在即将到山顶时,石头又滚落下来,西西弗前功尽弃,周而复始。
初读的时候,我只认为这个故事很荒谬,也很可悲。我就思考,加缪写故事的时候,对西西弗的态度是怎样的?出人意料的是,加缪十分赞赏西西弗的态度,他说,登上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人的心灵,应该设想,西西弗是幸福的。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又何尝不是西西弗,这一生忙忙碌碌,最后离开世界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
世界的本质也许就是荒谬的,真正的反抗不是逃避或放弃,而是选择奋斗与坚持,这是对抗荒诞命运最有力的反抗。
当西西弗推巨石上山的那一刻,他是自由的,也是自主的,他是充实的,亦是勇敢的,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
最近网上热议,一个上海女生前往瑞士安乐死的新闻。她的选择在旁人看来可能很任性,但为何会引发那么多共鸣?因为她展现了对命运的掌控力——一种我们许多人羡慕却未必能拥有的,对于自身命运的自主性。
心理学家对自主性有过深入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两位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阐述了影响人类行为动机的三大要素:自主性、胜任感和连接感。
当我们发自内心想做一件事,同时感觉自己能够胜任,并能获得他人的支持时,就是最好的状态 。
我们常说,现在孩子的物质条件比我们这代人优越得多,但他们却不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缺少了我们那一代人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缺失,正是他们不幸福的原因。
有一次,一位上海的家长在给孩子考虑读哪所民办学校时,用了一个特别的方法。在放学时间,家长挨个去学校的门口踩点,观察学生们放学离校时的状态。一些学校的孩子脸上表情疲惫,而另一些学校的孩子眼里是有光的。他觉得,眼里有光的孩子自主性得到了保障,最终,他通过这一种方式为自己的孩子找到了学校。
自主性的本质是自主决策,它的动力来自内驱力。因此,我们能说自主是内驱力的外在表现。、
1、自我实现。如果学校里的评价标准单一,那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自我价值。因此,学校要为学生创设多元的评价体系,为他们搭建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学校里有自我实现的机会。
2、使命感。《》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在著作《第二座山》一书中提到,人一生要攀登两座山:第一座是自我之山,即要去实现自我;第二座是忘我之山,即甘愿为了某个使命默默奉献。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生最重要的有两天:出生的那天和明白为何出生的那天。”这也与陶行知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3、好奇心。很多人问我为何知识渊博,原因很简单——我对新事物总保持着好奇心,无论是什么领域的知识,总想去了解。如何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好奇心不被磨灭,这点很重要。
4、兴趣。兴趣是强大的驱动力。一个人如果发自内心对某件事感兴趣,他做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奖励。很多家长惊讶地发现,孩子学得好的一些东西,自己从来没特意教授过。
前几天,有个家长和我说,他的孩子爱上了健身,原本他给孩子请了健身教练,没多久孩子却和他说,“不要请教练了,他还不如我懂得多”。家长很惊讶,孩子何时变得这么专业了。我说,因为你的孩子对健身这件事有兴趣,主动性自然会被激发,会主动通过种种渠道学到他想了解的东西。孩子要是不想学,你给他请老师一对一也没用。
5、目标感。以前我面试老师时,很关注老师对教育事业是否有热情。然而,去年我突然意识到,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其实很多人都是有热情的,但实际上很多热情只浮于表面,要做好工作,有个词比热情更关键,那就是目标感。
《目标感》这本书将人群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疏离者、空想者、浅尝辄止者和目标明确者。一个目标坚定而明确的人,即使迷雾重重,也不会迷失方向。
(2)资本杠杆——很多创业项目,在初期就吸引到很多投资,短时间内做大做强,甚至创造或者颠覆一个行业,从而获得巨额财富;
“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是一种怎样的格局。张一鸣曾说,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就是认知能力,要打开格局、打开视野,提升认知能力。 我有一个朋友问,为什么把孩子送出国留学?我说,因为今天是站在世界看中国,未来更需要站在世界看中国。
今天,刻意练习这个词我们很熟悉,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通过对不相同的领域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研究,发现:一个人,无论天赋与经验如何,只要足够努力,同时得到足够好的训练方法的支持,能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高手。
对于教育管理者,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是集聚资源、搭建平台,这也是我一直提醒自己的,要支持教师和学生的成长。
学校的核心价值是支点,支点是什么?管理的人要思考自己学校最大最独特的优势是什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然后,通过种种手段,将优势放大,最大化地发挥核心竞争力的效能。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一切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或拓展。这也迎合了哲学大师康德的观点,“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在人工智能快速的提升的时代,面对碳基生物可能被硅基生物取代的潜在危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孩子的自主性,来捍卫人类的尊严。
远播教育举办数百场国际学校线下活动,深知家长在升学路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焦虑”。
比如外籍、非本地生可以读什么样的国际学校?学校招生的要求是什么?收集这一些信息非常耗时耗力,且存在信息滞后性。
2025远播多元升学规划咨询会将在广州、南京、深圳、上海等地展开,覆盖全学段数百所国际化学校,通过校长演讲、现场咨询等方式,为家长和学校搭建沟通的平台。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